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加入SketchUp吧!

x
關于攢機
攢機,道上的話。以前一直不是很明白這是啥意思。
折騰了一個暑假,硬件的知識也算懂得了一二。從小白晉級到菜鳥了。今天裝機大業(yè)完成,也算是“攢”了一部機子。
那下面就將從論壇上瞅到的各種零零總總的信息按印象粘貼復制一遍吧。請大神們自行忽略。
不是技術貼,只能起一點簡單的掃盲作用。希望給那些為學習建筑方面軟件而苦惱于機器的選擇及購買的童鞋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于硬件
關于求新
大家關于硬件的印象一直是更新很快。大家總是說硬件的東西幾個月就一代了。
不過就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其實硬件更新速度即使很快也沒大家想象的那么快。起碼不真的是幾個月就一代。目前的情況幾年一代還差不多?,F(xiàn)實的情況是軟件跟不上硬件的發(fā)展,同時軟件又綁架了硬件。有很多時候我們極力求新,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用不上那么高端的性能的。比如兩年半前入手的CPU到時至今日,在我的使用中,除了渲染以外,CPU的使用率很少超過20%的,即使是四五個軟件一起開著?,F(xiàn)在八月底用的配置其實去年四月就已經(jīng)有了,而且價錢降不了太多。附帶說一句,預算多少錢的神馬型號的CPU搭神馬型號的主板性價比最合適,在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固定的,隨大流即可。更新相對快一點的可能是顯卡,貶值程度相當高。當年近千的顯卡如今早就停產(chǎn)了,即使是其他同顯示核心不同牌子不同頻率的貨,價位也只是在兩三百間。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真的需要這么高端的貨么。很多時候,對于不喜歡折騰的人來說,東西夠用就好。
另外,關于價格的問題。同一種型號的芯片由不同廠商生產(chǎn)的不同產(chǎn)品有很多。選定了型號又如何挑價格牌子之類的呢。各種論壇上各種說法參差不齊,但就前一部機子的經(jīng)驗來說,一分錢一分貨。對于硬件方面不想折騰的人來說,想用名副其實的好東西,就不要想著性價比神馬的。性價比這種東西,小心變成雞肋。如果有好幾個價錢相當?shù)恼娴臒o所適從,那就去京東看銷量吧,隨大流很多時候不見得就是不好。
關于參考。少年們?nèi)绻雲(yún)⒖即颂幷堊⒁猓遗涞臋C子主要是想渲染的時候有好一點的性能,常用的軟件是SU,VFS,CAD,PS,AI,當然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辦公軟件,扣扣,暴風影音之類的就不計了。至于想用其他的功能作為主要功能的,大概可繞道了。專業(yè)硬件方面,太多的參數(shù)小白們看不來,只能是關注一下最主要的參數(shù)或者說是綜合的情況了。這方面可以看天梯圖。比如講CPU性能的有CPU天梯圖,講顯卡性能的有顯卡天梯圖。渲染方面,如果你們真的有需要或者有興趣了解,可以去看看火星時代,據(jù)說那里比較專業(yè)。對使用比較多的軟件對神馬硬件的要求是怎么樣的,可以多看看相關的論壇,總有比你專業(yè)比你了解的多得多的人在討論。雖然不是所有的東西你都能看懂,也不是所有的東西對你來說都這么有用,但是多看看多聽聽也是有好處的。比如用SU的可以看SU吧的論壇,不過那里的討論人氣不旺,但是借鑒意義還是有的。報價神馬的看京東太平洋中關村之類的即可。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網(wǎng)上的價格會比實體店的實際能買到的價格要高一些。至于到底少多少,就看你的嘴皮子了。
買東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那些小件的東西。三大件,CPU,主板,內(nèi)存,是不會怎么坑人的,但是其他的東西,硬盤,顯卡,電源,機箱這些一不留神就會坑多你幾十上百的錢。我買電源的時候由于事先沒看過那個型號的價格,花的錢比網(wǎng)上的報價多了五六十塊!而顯卡店家報價更是比京東的多了兩百塊!一般來說,砍價砍到比網(wǎng)上報價低幾十上百的就差不多了。
好了,下面開始一個一個地講那些小零件吧。
CPU
CPU性能可能主要還是看主頻吧。那些多了幾個核心的不一定就比少的牛逼。
據(jù)說SU同學對多核多線程不甚敏感,我的理解即是主要看單核的性能。
但是VRAY同學就很依賴CPU的性能了。這個性能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主頻和核心。渲染的過程中CPU的使用率是100%的。有多少U就能吃多少U。U性能差一點的可能需要的時間就會久一些。U性能好的話渲染計算的時間自然就少。專業(yè)的渲染可能要用到工作站,或者是聯(lián)機渲染,也叫渲染農(nóng)場。當然,這個配置的價格恐怕不是學生之流能夠承受的起的。
關于Intel和AMD
Intel和AMD是CPU核心的兩大牌子。搞設計的據(jù)說用Intel的比較好,也比較多人用。大概是intel的高端比較穩(wěn)定比較好吧。intel高端是I7系列,AMD高端是推土機系列。AMD是價錢遠低于I7的。但是AMD的缺點就是功耗相當大,發(fā)熱相當高。比較懷疑第一部機子的主板燒掉就是CPU發(fā)熱過多導致的。開著渲染,CPU使用率基本一直是100%,AMD的溫度就飆到八九十度去了,說機箱能烤肉也不為過。當然,這并不是說AMD就絕跡了。用AMD的還是有的。對于性能要求不高,家用低端產(chǎn)品可以考慮下性價比,AMD可能還是性價比不錯的。據(jù)說用來打游戲比較爽。有這方面愛好的少年可以考慮。
關于超頻
超頻是提高CPU使用頻率的意思。據(jù)說I系列帶K的型號的就是能超頻的。AMD的是隨便都能超?了解不深,不多說。本來想用這個2.8G主頻的AMD超頻爽一下,結(jié)果還沒超主板就掛了。。。超頻似乎是通過提高電壓等手段實現(xiàn)頻率的提高的。超頻可以提高頻率,但是長期超頻沒什么好處,會影響硬件的壽命的,弄不好會掛的。。這種高深點的技術等我以后有了更多的認識再說吧。另外再說一點,現(xiàn)在的U大都帶有自動超頻的功能,I U管這種功能叫睿頻。似乎四核使用時功率的提升和二核、單核是不同的。只有單核工作時U的頻率才能達到它標出來的最大值。像現(xiàn)在用的E3-1230 V2 ,CPU使用率不高的情況下是3.3G,四核工作時頻率升到3.5,據(jù)說只有單核時頻率才能達到它宣稱的最大的3.7G。AMD里面管這種技術叫Turbo Core。不過A U的這種技術做的不如I U好。反正我的1055t渲染的時候用CPU-Z檢測的頻率一直都是2.8G,單核單線程的SU建模的時候也沒見它的頻率提高,也不知道它宣稱的3.3G的頻率如何才能實現(xiàn)。聽說是win7系統(tǒng)下用不了?這些屬于神們的問題我等凡夫俗子還是繞道吧。聽說intel的技術成熟點,能把不需要的核心關閉掉,AMD只能做降頻處理。
主板
主板就像一個人的骨架,上面有各種插槽,能夠插各種零件,一般直接插上面的是CPU,內(nèi)存條,顯卡,接線接到上面的是電源,光驅(qū),硬盤,還有機箱上的各種開關、USB插口接線。
主板有大板小板之分。大板型號是ATX,小板型號上帶M。大板小板最直接的區(qū)別也可以從它們的習慣稱呼上看出來。大板尺寸比小板的要大。相應的,多出來的地方可以多放幾條插槽。比如有四個內(nèi)存插槽,兩個顯卡插槽,多幾個SATA接口??偟膩碚f擴展性能會好一些。(但是有些插槽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比如說第三第四條內(nèi)存插槽,第二個顯卡槽,第三第四個SATA接口,mSATA接口)。一般來說,大板比小板價格要高一些。但是,在不差錢的情況下,沒什么特殊的要求(比如機箱不是迷你型的那種),能上大板就上大板吧。
大板的好處,引用網(wǎng)絡上的評論,擴展性好,散熱快,不易變形。
如果想玩超頻的要注意,超頻也是要有主板性能支持的。有些主板是不支持超頻的。當然,另外一層含義是,買了不超頻的U沒神馬必要買超頻的主板。你說以后可能會升級?升級的時候那款主板過了三年五載的大概也被淘汰了吧。那時可能又有更新更好的了。升級神馬的,浮云。
主板大的牌子也就那么幾個,華碩,技嘉,還有微星、華擎?聽說用微星的人少之又少了,茂名這里號稱粵西最大的電腦城竟然沒有做微星代理的了。還聽說技嘉的主板返修率不高而華碩的比較高。新買的技嘉B75主板,啟動的時候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界面竟然也能用鼠標操作了,很多主板也有中文界面了,感覺又人性化了不少。一般硬件質(zhì)保3年這個竟然質(zhì)保4年。這能說明它質(zhì)量不錯么?
內(nèi)存
內(nèi)存有單條的也有套裝的。規(guī)格從1G到16G,2G*2到16G*2不等。有些套裝的自帶散熱器。據(jù)說套裝的兩條型號參數(shù)批次神馬的都完全一致,組建雙通道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兼容性也是最好的。雙通道對超頻有好處。主板上四個內(nèi)存插槽一般就是兩組雙通道?,F(xiàn)在同容量的單條的和雙通道的性能相差不大。對于我等攢機之輩,能將就就將就吧。上大容量單條的好處是以后擴充容量能有更大的空間。畢竟插槽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但是,另一種更為常見的情況可能是,很多內(nèi)存的插槽很可能是從來插不滿的。
至于頻率的差距,牌子的區(qū)別,沒什么研究。似乎在火星時代的論壇上用芝奇的不少?據(jù)說是超頻效果不錯,所以高端機子用的比較多。不管是什么牌子的,估計差不了太多。容量差不多的價格都幾乎是一樣的。內(nèi)存這種兼容性極高的東西,反正使用不怎么挑主板之類的。保值的空間很大?;静粫趺唇祪r,反而隨著物價上漲價格不斷上升。除了容量變化明顯,其他的變化不大。當然,還是那句話,不玩游戲的硬件容量其實已經(jīng)過剩了。容量未必就是越大越好。合適就行。
我的機子,一般到要交圖的白熱化階段都是SU,CAD,PS,AI這幾個軟件同時開著的,原來4G的內(nèi)存使用率會去到90%左右?,F(xiàn)在加多了一條一樣的內(nèi)存,還是同時開著那些軟件,最多也只是去到50%左右。當然,未來可能會占用更多。多買一根內(nèi)存不是什么壞事,像當年只賣120的內(nèi)存如今完全相同型號的價格已經(jīng)去到180了。
硬盤
硬盤,一般指機械硬盤。和內(nèi)存一樣相當隨和。兼容性極高,不挑其他工友,保值空間大?;静粫趺唇祪r,反而隨物價上漲價格不斷上升。隨著時間流逝,除了容量變化明顯,其他的變化不大。硬盤的理論壽命是三萬個小時,但是用的越久可能磨損越厲害,讀取速度也會越來越慢。
兩年半前買的容量是500G的。那時1T和500G的價格只差100元。不過自認為不會用到如此大的空間,所以硬是沒買。結(jié)果到今天剩下的空間不足50G。周圍很多同學早就買了移動硬盤備用。不過時至今日,也確實沒有用完那里的空間,而在將要用完的時候又買新的了。這可以說是涉險過關?現(xiàn)在買的普遍是1T的了?,F(xiàn)在我的機子是新舊兩個硬盤一起用。新的當主盤,舊的當從盤。硬盤一共八個分區(qū),CDEFGHIJ,威武霸氣。不過昨天的實際體會是,在打開文件時,新買的1T硬盤還沒原來的500G的快?難道是尋道時間更多了?
一般主板里默認的硬盤模式是IDE模式的,兼容性高??梢愿某葾HCI模式,可以提升硬盤速度,據(jù)說提速率達15~30%。這個功能對固態(tài)硬盤的效果更為明顯。不過之前的硬盤改了變化也不怎么明顯,幾乎沒有感覺。還有NCQ,硬盤列陣神馬的,還沒來得及研究。
關于SSD
SSD,固態(tài)硬盤。據(jù)說速度比機械硬盤要快得多。用一個同學的話來描述就是,開機只有兩秒鐘。也不曉得是不是真的如此。不過速度提升是肯定的。
之前我也尋思要不要上個SSD。上的好處是開機速度快,打開軟件快,打開文件快。它的缺點也就是,只有那些東西才快,對耗時動輒數(shù)個小時的渲染來說,省那幾十秒的意義怕是不大。再說,你也不可能一天開關機子或者開關軟件幾十次吧。目前機械硬盤雖慢,但本人認為并不太影響使用。還有一點不能不提,容量不大的固態(tài)硬盤價格不菲。所以我最終沒有將SSD列入購物單。當然手頭資金充裕又想體驗極速感受的孩子還是可以考慮的。
顯卡
現(xiàn)在有集成聲卡網(wǎng)卡的概念但是沒有集成顯卡的概念,因為顯卡如果是集成的話集成在了CPU里面,叫做核顯。I7和E2的區(qū)別就是E2沒有顯示芯片,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裝獨立顯卡是無法顯示的。獨立顯卡對改善顯示有幫助,在建模方面體現(xiàn)出來就是建模的時候屏幕上的顯示不會卡住。比如你建了個大模型,旋轉(zhuǎn)一下不用費老半天才能顯示出來。但需要注意的是,顯卡只是對即時顯示有幫助,對實際渲染幫助不大。除非你用的渲染器利用上了GPU。所以如果你想從顯卡方面改善渲染的速度的話,先看看你的渲染器是否真的能用的上顯卡來幫助渲染。
關于N卡和A卡,游戲卡和專業(yè)卡
N卡和A卡是顯卡顯示核心的兩大陣營。N卡是以NVIDIA芯片為核心的顯卡,A卡是以ATI芯片為核心的顯卡。據(jù)說N卡對3D,OpenGL的支持好一些。比較適合做設計。而SU同學就好這一口。SU吧上有人說A卡高端干不過N卡低端,未親測,不妄語。對SU使用比較多的可以以此為參考。據(jù)說玩游戲N卡也是比較爽的。而A卡對平面圖形的表現(xiàn)力比較好,色彩上比較對頭。
其實上面討論的都是游戲卡。比游戲卡高了不止一個價位的是專業(yè)卡。買一個低端專業(yè)卡的錢都能去買一個中高檔的游戲卡了。專業(yè)卡并不是游戲性能遠遠高于游戲卡的意思。相反,很貴的專業(yè)卡拿來玩游戲性能可能還比不上一般的游戲卡。因為專業(yè)卡的優(yōu)勢并不是在游戲上,專業(yè)卡針對的是一些對即時顯示性能有較高要求的3D軟件,比如3Dmax,CAD。專業(yè)卡對他們有驅(qū)動優(yōu)化,貌似硬件設計上也對這些軟件做了優(yōu)化。這些軟件在使用專業(yè)卡的情況下即時顯示功能有較大改善。
明白了它們優(yōu)化的原理之后,你應該可以做出判斷是否真的要選擇專業(yè)卡了。依據(jù)應該是你平常使用比較多的軟件。對我來說,平常需要用到較好的顯卡性能的時候也就是SU建模。而從SU在各種性能顯卡下的即時顯示性能來看,N卡的游戲卡而不是專業(yè)卡有更好的表現(xiàn)。所以對于我來說沒有必要上專業(yè)卡。
另外,CPU性能、顯卡的驅(qū)動對性能也會有很大影響。原來的1055t搭配舊的HD5750顯卡,看SU模型的時候是比較卡的。現(xiàn)在E3還是搭配HD5750顯卡,原來比較卡的建模毫無壓力。剛裝機的時候舊的顯卡驅(qū)動不支持OpenGL,上面同樣的建??ǖ耐耆珓硬涣恕8轮笾С諳penGL了,建模流暢無比。
我又在疑惑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么高性能的顯卡了。這個兩三年前迪蘭恒進的顯卡,現(xiàn)在早就停產(chǎn)了。要買一個同顯示核心而核心頻率高的多的也才兩三百。但是用GPU-Z測試了一下,顯卡的使用率大多數(shù)時候顯示的是0或1%,以至于我以為顯卡有問題??匆曨l的時候最多不超過20%。在建模的時候也會比較高,而在模型顯示流暢的情況下最多也只是用到70%。本來是想上個微星N650TI的,芯片是GTX650TI。但是由于茂名這里沒貨,要的話要訂貨所以裝機的時候就沒要?,F(xiàn)在看來是不一定需要這樣在顯卡天梯圖上性能比HD5750高四五個檔次的顯卡的。至于日后是否需要,那就以后再看吧。
顯卡的更新在各種硬件中是最快的,貶值也是最快的。所以真的很有必要考慮一下花個大價錢買個看起來高端的顯卡是否值得。與其投資貶值度高的高端顯卡,還不如花多點銀子在可以用上十年八年的好電源上。
電源
電源,機箱頂部的大塊頭。同樣屬于基礎設施??赡苁潜V党潭茸罡叩?。對于一般人來說,電源的升級也就是瓦數(shù)的變化,額定瓦數(shù)越來越高。和其他配件的型號沒什么太大的關系。和其他基礎設施一樣,夠用就好。
我的上一部機子從買回來到現(xiàn)在壞過的東西一個是主板,另一個就是電源。供電不足會影響硬件性能的發(fā)揮,更悲劇的會導致壽命縮短甚至直接掛了。所以不要小看這個看起來不影響性能的基礎設施。
臺式機里耗電最多的主要是CPU和顯卡。所以整體的功率和這兩個東西關系最大。之前用魯大師測的,1055t 功率125W,HD5750 86W。整機峰值功率257W?,F(xiàn)在的E3 69W,整機187W。不過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電源都要三四百瓦?對于不怎么打游戲的,似乎買個三百的足矣。但是為什么微星N650TI 75W的功率都建議電源400以上?
關于這個問題,一個牛人的解釋是那里標出的功率不見得就是真正使用的功率。實際的功率,參考電源銘牌上“+12V”那里的標出來的就好。
電源瓦數(shù)特別高的,超過四百的,有個銅牌銀牌認證神馬的。這個認證主要是針對電源轉(zhuǎn)換率的,轉(zhuǎn)換率超過80%的就是銅牌。不過,在購買之前請確認你真的需要這么高功率的電源嗎?
機箱
最最最基礎的基礎設施。到店里挑個自己喜歡的就好。價格從幾十塊到幾千塊的都有。
便宜的用料相對來說就不是這么好。用起來可能比較容易“顯老”,另外,對防塵、散熱、噪音也會有影響。美觀之類的就酌情考慮吧。
建議買個大點的機箱。對散熱有幫助。
本來想買個恩杰的機箱,看網(wǎng)上的圖片,高端大氣上檔次,非常喜歡。不過看了一下它的尺寸和重量,著實嚇了一跳,足足十斤啊。一個機箱就頂?shù)纳先思乙徽_機子了。對我等手無抓雞之類的小女子。。還是以后成家立室再考慮吧。
好了,硬件的東西就講到這里了。最后想說的是,硬件的改善對提升機器性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硬件的優(yōu)化使用和潛能的挖掘會讓機器性能獲得進一步的提高。有時間多去了解一下,多去想辦法實踐改善提高也是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除了硬件以外,軟件的應用也是一個體現(xiàn)機器性能表達自己想法很重要的方面。下一步該去提高一下軟件的水平了。如果你有更多興趣了解,可以多看看主板、電源這些配件買的時候帶的說明書,上面對它們的功能設置這些講的很清楚的。另外,買主板的時候會帶一個光碟,打開來看看,里面有一些軟件之類的。說不定還能找到能夠免費用一定時間的正版軟件。多看看有驚喜哦。再有,去論壇多了解一下這些硬件采用的新技術,發(fā)燒友們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能提速的方法都是好的,有些硬盤提速的方法可能會對硬件是有損害的,而且提速也不是真的就這么有效。自己酌情考慮嘗試吧。
另外再想說的一點體會是,外界的誘惑很多,讓人的欲望也膨脹了。但是,有時候,這么多的選擇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會忘了自己的出發(fā)點是什么。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么多的備選選項的,事情簡單一點可能更好。這些硬件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也是。當然,這并不是說多學無益,但是有時候我們只需要學一方面精專的東西就好了。關鍵是你有興趣去了解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也確實能夠給你帶來幫助?;叵雱偵洗髮W那會,連臺式機后面各種接線都不會。慢慢地因為要買電腦開始了解硬件。但是到大一下買到第一臺電腦之前知識僅限于一般的電腦,對本專業(yè)用的電腦性能了解不多。大二寒假開始拆電腦。后來拆多了,對硬件慢慢也知道個所以然了。不過到大三下,兩個月之前我還基本上是電腦盲。這兩個月了解的比較多,主要是為了舊機子性能的提升和新機器的購買。一次在京東上看到一款裝機工具于是饒有興趣地點擊進去看,結(jié)果那里寫著暴力IT男專用。膝蓋疼的感覺。。其實不是我們想成長,只是我們不能不成長。那些絆腳石都能被我們踏在腳下變成墊腳石。我一直堅信求人不如求己,再說自己多知道點沒什么不好。第二臺機子的購機大業(yè)完成。和第一臺機子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呵呵,這就是所謂的攢機了。現(xiàn)在的配置:
CPU E3-1230 V2
風扇 超頻三 紅海標準版
主板 技嘉B75
內(nèi)存 上臺機子的4G+新買的4G
硬盤 上臺機子的西數(shù)500G+新買的西數(shù)1T
顯卡 上臺機子的迪蘭恒進HD5750
電源 航嘉 多核WD400 400 W
嘿嘿,在這里第一次發(fā)帖。說了這么多,如果大家覺得真的有幫助的話就給個寶石吧。{:soso_e144:}{:soso_e144:}{:soso_e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