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網絡,由萬漪景觀設計再次收集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空間”一詞最早源于哲學的概念,是物質的一種客觀存在形式。19世紀開始空間被作為建筑設計的首要品質,并且它是建筑藝術與繪畫、雕塑等的最顯著差別,黑格爾認為“空間圍合的重要性是建筑作為一種藝術的目的”。景觀作為建筑的延伸,是自然中被限定出的外部空間,是具有人工痕跡的自然。景觀空間是物體與感受它的人所產生的一種相互關系,景觀設計所要做的是確定一個空間讓人們去感知與使用,創(chuàng)造一個多維的舞臺而并非單純的裝飾性畫布。景觀源于自然,其設計的靈感來自于對自然的模擬與加工,園林植物是一種特殊的造景要素,對于外部空間的組織與營造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640.webp.jpg (127.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4 14:00 上傳
一、植物景觀空間的特點 以植物材料作為主要的構景要素所形成的景觀空間必然具有與硬質景觀空間甚至的建筑空間的顯著差異性。 1.運動性 植物隨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們對景觀的體驗,這是植物景觀最有魅力的特點。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機體,那么植物景觀空間的構成材料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多變性,由于自身內部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的差異,即使同一種材料在不同區(qū)域也會形成不同的空間效果。植物隨著季節(jié)、時間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景觀表現(xiàn),春花、夏蔭、秋葉、冬實形成了植物的季相景觀,植物由幼年轉向成熟形成了植物的年相景觀,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產生無窮的光影變化。植物景觀空間與建筑空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于時間維度,時間在空間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時間是空間的流程,空間是時間的容器。
北京麗宮的四季,植物隨季節(jié)的變化可以極大的豐富人們對景觀的體驗。
2.可塑性 植物具有豐富的質感,親切而易于更替,可塑性強。植物空間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源于植物本身的特點,不像建筑或者硬質景觀那樣僵硬,而使植物景觀空間呈現(xiàn)出豐富的空間層次,植物的特殊質感與自然要素相結合,會形成千變萬化的光影效果。植物材料易于更替與更新,對于塑造不同的空間感受及圍合狀態(tài)提供了可能性。 3.尺度的靈活性 從蒲公英到參天大樹,植物的尺度非常靈活,只要搭配得當,營造的空間層次也隨之豐富。植物可以營造小尺度的私密空間,同時還可以塑造大尺度的綠色空間體系,與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聯(lián)系,以形成調節(jié)小氣候、保護野生動植物、人類娛樂的多重功能,這些都是建筑空間或硬質空間無法達到的。
從小尺度的私密空間到大尺度的綠色空間體系,植物空間體現(xiàn)了豐富的靈活性(北京麗宮,青島芳香山谷)
二、植物要素與植物景觀空間的關系 園林植物要素與景觀空間的關系體現(xiàn)在相生關系、圖底關系和積極與消極的關系三個層面。 相生關系是植物與空間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空間本身是虛無的,沒有形態(tài)感,通過植物的圍合和限定,才具有了體積感和度量性,反之,若沒有形成特定的景觀空間,植物只能是單純生命個體,而不能稱之為景觀要素。植物景觀空間中,視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植物實體本身,而空間形態(tài)要通過心理感受才能體驗的到。植物實體相對于空間來說是“圖”,空間是植物存在的“底”,植物景觀設計正是通過“畫圖”而形成可感知的空間背景??臻g分為積極空間和消極空間。積極空間至少是部分圍合的,有著確定的界限,給人的感覺是舒適并可利用的。消極空間是不確定的,模糊的,無法判定邊界,感覺不舒適并無法利用。景觀設計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更多的積極空間,滿足不同的景觀和功能需求。 三、植物景觀空間構成的幾個基本原型 植物實體通過各種方式圍合成一定的空間形態(tài),以形成不同的空間感受。根據植物的構成方式不同可以分為O型、U型、L型、平行線型、模糊型。
O型是四面圍合的植物空間,有明確的界限,具有向內的空間品質,是封閉性最強的植物景觀空間。O型景觀空間可以給人私密感與安全感,同時還為特定的功能需求創(chuàng)造獨立性的場地,避免了外界的干擾。U型空間是三面圍合的空間,有著確定的界限,形成了向內的焦點,同時覺有明確的方向性,與周圍空間具有連續(xù)性,O型空間的完全圍合可能會產生壓抑感,所以在景觀設計中經常會塑造這種半圍合的空間,既可以形成很好的圍合度,又能引導游覽視線。L型空間是兩面圍合的空間。在轉角處形成了較強的圍合度,而遠離轉角圍合度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同時這種空間具有很好指向性,對人的視線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平行線型,是由兩條平行的界面,如綠籬、綠帶、林帶圍合而成的空間,形成了向兩端延伸的趨勢,具有較強的方向性。模糊型,這種空間形態(tài)沒有確定的邊界,空間具有流動性,可以給游人一些自主性,造型方式也比較靈活,但大尺度的模糊型空間會讓人覺得不適。 四、植物景觀空間組合與視覺體驗 上述所討論的空間形態(tài)是單一空間的構成方式,而在實際景觀設計中,經常是不同景觀空間的組合,空間之間的組合存在著以下幾種方式:線性組合、集中式組合、放射式組合、組團式組合、包容式組合等。 線性組合是一系列空間單元按照一定的方向連接,形成一種串聯(lián)式的空間結構。每個空間單元在尺度、形式等方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方向感和運動感,形式可以是幾何曲線,也可能是自然曲線。
線性組合植物空間
集中式組合是由一定數(shù)量的次要空間圍繞一個大的占主導地位的中心空間構成,是一種穩(wěn)定的、向心式的空間構圖形式,中心空間一般具有突出的景觀形態(tài)或功能特征。一般草坪空間的設計采取這種結構方式,草坪中央形成主體空間,周圍由小尺度景觀要素進行圍合,產生向心性。 集中式組合植物空間 放射式組合是綜合了線式與集中式兩種組合要素,具有主導性的集中空間和由此放射外延的多個線性空間構成。放射組合的中心空間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和特殊的形式來體現(xiàn)其主導和中心的地位。
放射式組合植物空間
組團式組合是指具有共同視覺特征的空間單元通過相同的朝向和形式結合而成的的空間整體。這種組合方式沒有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中心空間,各個空間并列存在,沒有向心性,各組團空間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組團式組合植物空間
包容式組合是指在一個大空間中包含了一個或多個小空間而形成的視覺及空間關系。空間尺度的差異性越大,這種包容的關系越明確,當被包容的小空間與大空間的差異性很大時,小空間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或成為了大空間中的景觀節(jié)點。當小空間尺度增大時,相互包容的關系減弱。
包容式組合植物空間
植物景觀空間作為一種客觀存在而被感知,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們通過認識空間、理解空間、感受空間進而創(chuàng)造空間,創(chuàng)造持久、可記憶的城市景觀。當我們把植物放在一個著重的位置時,它確會帶來景觀獨特感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