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加入SketchUp吧!

x
習慣了帶著愛犬逛公園,習慣與它一同穿梭于街巷中,或者只是一起躺在沙發(fā)上,度過一個閑適的周日——這是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常態(tài)。而現(xiàn)在,喜歡狗的人甚至還可以帶它到美術(shù)館去看展,欣賞世界知名建筑師的作品。 近日,《設計:為了愛犬》展覽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shù)館舉辦。與一般的展覽不同,這個以“狗的建筑(Architecture for Dogs)”為主題的展覽也對小狗開放。 “狗的建筑”構(gòu)想的提出,源自策展人、日本平面設計師原研哉對狗與人生活空間的思考。 盡管人與狗的關(guān)系不斷深化,兩者有了更多共處的空間,但一直以來,當人以自己的身體為標尺來衡量萬物大小,為了自己的喜好和便利來打造周圍環(huán)境時,狗作為已經(jīng)逐漸脫離自然的小生物,卻只有被動地適應一個不合于它的尺度的生活場所。從 15 公分的樓梯臺階高度(根據(jù)人的身高、腿長而約定俗成),到家居面積與城市幅員,無不如此。 對此,原研哉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不換個視角,以狗的身體尺寸去衡量與創(chuàng)造屬于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身為無印良品藝術(shù)總監(jiān)的原研哉向來提倡為日常生活而設計,他認為我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總是蘊涵無數(shù)創(chuàng)造的可能和意義。而這一次,他實際上想問的是,或許,重新去思考我們親密的生活伙伴——狗,人就可以憑此觀照自己與自然的關(guān)系,從而獲得新的靈感呢? 2012 年,原研哉與美國投資公司 Imprint Venture Lab 合作,邀請包括妹島和世、伊東豐雄、坂茂、隈研吾、馬巖松等在內(nèi)的 12 組著名建筑師來設計狗的居所。他們被分到不同品種的狗,需要將自己代入狗的角色,以它的角度來觀察與審視世界。 《設計:為了愛犬》已經(jīng)走過邁阿密、洛杉磯、東京、巴塞爾等地,而它的第六站來到了上海。
103410wxupqk869brvqz5s.jpg.thumb.jpg (27.25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27 上傳
一、展廳內(nèi)部 展廳很寬大,整個高度為 14 米,墻壁和展臺都使用原研哉偏愛的白色。為了讓這些特為中小型犬設計的狗屋不被巨大的空間吞噬,他特地在墻上增加印字,與狗屋的高度平行的“Architecture for Dogs”字樣壓低了空間的重心,讓展覽的“氣場”和參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展廳下方。 所展出的“狗的建筑”打破人們印象中傳統(tǒng)的犬居樣式,不再是個結(jié)構(gòu)方正、有三角形屋頂和門洞的小房子,而擁有更豐富的形式與結(jié)構(gòu);并且設計師經(jīng)過與狗的互動與相處后才進行設計和建造,確保它并不是人一廂情愿、“不知狗之樂”的想象,而是能讓狗感到舒適的一方空間。 這次展覽中有許多設計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選擇介紹其中最有趣或最能打動我們的。 二、Torafu 建筑事務所為杰克羅素?設計的狗屋“wanmock”,這個名字是將表示狗叫的擬聲詞“汪”(wan,日語)和“吊床”(hammock)合在一起構(gòu)成的。它就像一張用狗主人衣服做的吊床。設計師觀察到杰克羅素?尤其喜歡主人身上的味道和衣服的觸感,常常在衣服上睡覺,于是他們便在構(gòu)造簡潔的木制框架上覆上人的衣服,制成犬居。服裝的類型、材質(zhì)可隨季節(jié)變化更換,夏天套上透氣性好的薄 T 恤,到了冬天則換成厚實溫暖的棉衣,這樣小狗一年四季都感到舒服、放松。
二.jpg (67.39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29 上傳
三、內(nèi)藤廣給狐貍?cè)O計的“可降溫建筑”寄托他對自己的愛犬 Pepe 的深厚感情。由于狐貍?cè)拿珴饷芏裰?,因此高溫多濕的日本夏天總令其痛苦。盡管 Pepe 已經(jīng)去世,但“讓 Pepe 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夏天”還是成為內(nèi)藤廣設計的出發(fā)點,他為狐貍?cè)O計了一個降溫裝置。 他把鋁制圓管和木條拼接起來,打造成外觀像床一樣的作品,建筑的形狀也可以根據(jù)放置方式的改變自由變換。天氣很熱時,空心的鋁管中會放入裝有冰塊的塑料袋,讓它變成涼爽的低溫床。據(jù)說,內(nèi)藤廣把犬屋完成后的圖片給家人看時,他們因想起 Pepe 而不禁流淚。
三.jpg (64.68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0 上傳
四、伊東豐雄的設計則像一輛給柴犬坐的嬰兒車。其實,這座可移動式建筑的使用者是行動不便的狗。因為年老或者受傷的原因,有些狗可能無法自由地散步和奔跑,但它們依然喜歡和主人一起出門,到戶外去。這個可移動式狗屋底部很低,以便于狗自如地上下;主體為木質(zhì),帶有縫隙,通風效果很好;內(nèi)部鋪有軟墊,上方是防水布制的遮蓬,用來遮陽擋雨。推著小車載上愛犬到公園里賞花、漫步,這個畫面有滿滿的溫情。
四.jpg (71.79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0 上傳
五、作為一種被馴化的動物,狗在都市生活中已經(jīng)不是獨立動物,而非常依賴于人。所以雙方并不是處于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以狗為尺度衡量的建筑,也須將人考慮在其中。
設計師們還考慮為狗的建筑帶來更多趣味,讓小狗在里面心情愉快、自在地玩耍,主人的喜悅與滿足感亦會因此增加。 隈研吾為八哥犬設計的“犬山”就是這樣的作品。它由曲折的木材組成六邊形和三角形的集合,構(gòu)成網(wǎng)格狀小山,雕塑感很強,但也有些怪異。乍一看,這或許不像山,而是一個四肢著地的怪物。 本次展覽的項目總監(jiān)黃玥霖在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介紹說,起初,他們看到八哥犬感到抗拒,“狗會和狗屋‘吵架’,但時間長了,就發(fā)現(xiàn)它像是保護傘。再后來,狗漸漸接受了這個建筑,就爬到上面去探險,和它玩。開心得不得了?!秉S玥霖說,狗去適應這個建筑的過程也像是建筑和動物的關(guān)系,或者人和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雙方從接受彼此到很好地相處、共存需要一段時間,而最后則漸漸互相依賴。
五.jpg (69.46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1 上傳
六、妹島和世的犬屋跟棉花糖一樣甜美可愛,那正是比熊犬的特征。這個犬屋中央凹陷呈沙發(fā)造型,表面覆蓋潔白蓬松的織物,幾乎是放大版的比熊。建筑的背面還打開一個小洞,小狗可以從這里鉆進去。妹島和世的設計理念是要讓建筑與坐臥于此的小狗融為一體。而事實也證明,比熊們都很喜歡這個酷似自己身形的窩,在里面表現(xiàn)得很愉悅。
六.jpg (68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1 上傳
七、坂茂作品,用保鮮膜筒芯為蝴蝶犬打造迷宮
七.jpg (70.6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2 上傳
八、Atelier Bow-wow 工作室作品,便于狗攀爬的座椅和通道
八.jpg (69.77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2 上傳
九、《設計:為了愛犬》的這次上海展覽新加入了一名設計師的作品:馬巖松為拉布拉多犬設計的“肉墊 Niku Rug”。他也是唯一參展的中國設計師。 此前,他也曾有一個經(jīng)典作品以動物為立點考量生活空間,那是一個中間帶有魚游動路徑的魚缸,減去了魚不活動的空間。但這一次,“狗的建筑”對從未養(yǎng)過狗的馬巖松而言頗具挑戰(zhàn)。據(jù)黃玥霖透露,馬巖松前幾次提交的方案都沒有得到原研哉的認可,后者認為那更像是將狗擬人,從人的角度去建一座房子,而設計師在為狗設計時應該把自己放進狗的軀體里。 馬巖松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拉布拉多,向養(yǎng)狗的朋友詢問、與狗接觸,最終基于它的角度設計出了肉塊形狀的編織褥墊。拉布拉多活潑好動,天性喜肉,“肉墊”正投其所好。而馬巖松也希望這個空間摒棄封閉結(jié)構(gòu)和框架的限制,給小狗以安逸、舒適,以及更重要的,自由。毛線墊子的顏色和紋理深淺不同,小狗的主人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編織方式來提升毛毯的舒適程度。
九.jpg (102.69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3 上傳
九9(1).jpg (66.35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3 上傳
十、除了加入馬巖松的作品,這次展覽第一次展出經(jīng)過改造的狗屋 D – Tunnel ,這也是原研哉自己的參展作品。他最初為茶杯貴賓犬設計的 D- Tunnel 是一個用于調(diào)整尺度的裝置,其靈感來源于一頭大一頭小的留聲機喇叭,狗從其中一側(cè)進入,經(jīng)過微型隧道內(nèi)的臺階登上平臺,正好能達到一個合適的高度,與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視線交匯。身材嬌小的茶杯貴賓犬可以不再終日仰視自己的主人。
十.jpg (57.37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4 上傳
這個設計的變化性很大,又發(fā)展出了多種方案,如海螺凳子造型、犬椅子、皮革座椅造型、露臺造型等,展覽特地設了一個區(qū)域把這些新方案一一展出。 在上海展,原研哉還將 D - Tunnel 的比例放大,按照人的尺寸去打造,真正做到將人置入狗的軀體中。寬闊的展廳一角安置著半張巨大的桌子和一個大型 D-Tunnel,參觀者可以像小狗一樣鉆進隧道中,爬上露臺;對面的桌子上擺著一盤同樣被放大尺寸的食物。在這個尺寸的家具比照下,人顯得格外矮小。原研哉希望這樣能讓人們真切地體會狗是怎樣仰望人的生活,而一個適合于狗的尺度如何能幫助它更好地與人交流溝通。
十11.jpg (23.33 K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8-27 21:34 上傳
為了讓參觀者對展覽有更深入的體會,《設計:為了愛犬》不僅靜態(tài)地展示著名設計師的作品,也鼓勵前來參觀的人和狗都能互動、參與。于狗,喜瑪拉雅美術(shù)館在展館外開辟了一個“小狗樂園”,參展的幾個展品被做成實體版本放到小狗樂園中,供前來參觀的小狗到這些新式的狗屋中去體驗。 于人,參觀者可以親自在現(xiàn)場繪制和設計狗的建筑,并遞交到投稿箱去。場館設有專門的區(qū)域展示在過去幾站中參觀者提交的優(yōu)秀方案,原研哉的原事務也會選出這次上海站的出色作品,在后續(xù)的巡展中展出。此外,觀眾亦可到[url=]展覽官網(wǎng)[/url]去下載組裝圖紙,為自家小狗制作出這些知名設計師所創(chuàng)作的狗屋。 雖然設計展覽時,原研哉拋出了一個問題,但最終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他只表示,這個名為“Architecture for Dogs(狗的建筑)”的項目既不是為了寵物狗,也不是為了建筑,而是一個實驗,為了追求和探索過去從未存在過的價值體系和新的媒體形式?!肮返慕ㄖ北旧砭褪且环N媒介,它傳給大眾的理念是無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