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園林景觀設計與效果評價中越來越重視景觀與人的聯系、對人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的考慮景觀本身。所以心理學隨之成為園林景觀設計評價的基礎。越來越多的開發(fā)商開始重視景觀使用者的心理特點與心理規(guī)律。因此,景觀設計公司需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融合心理學才能營造出宜人、宜居的園林景觀。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什么樣景觀能令使用者滿意。
w20131108165637_6729.jpg (106.2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9 15:10 上傳
令人心情愉悅的公共空間景觀 1、實用性 每一種綠地類型的 植物功能都應該是多樣化的,不僅有游賞、娛樂為目的的,而且還應有游人使用、參與以及生產防護功能的,參與使人獲得滿足感和充實感。在冠蔭 樹下增加座凳,讓人們有休息的場所;開放的草坪讓人可以進入 活動;設計游人可以動手參與的花園和園藝設施;用 灌木作為綠籬,既可把大場地細分為小功能區(qū)和空間,又能擋風、降低噪音,隱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視覺控制。 2、宜人性 植物景觀僅僅只局限于經濟實用功能也是不夠的,它還必須滿足人的審美需求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熱愛的心理需求。植物景觀能讓人在未意識的審美感覺中調節(jié)情緒,陶冶情操。抓住人們微妙的心理審美過程,對創(chuàng)造一個宜人的景觀環(huán)境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3、私密性 人們都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私密空間,用它來保護自己,在匆忙競爭激烈的世界里,人們有時需要一塊清凈之地。不許要太大的地方,只要在自己的家或 公園有一點的地方就好。因此,應充分考這部分人的交往與需求,適當的對植物樹種的布局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私密”空間。用植物做一個簡單的遮擋或者是隔斷,會更加有大自然的感覺,因此設計師要從這種心理上加以研究,設計可以讓人調節(jié)心理感覺的景觀。 3、公共性 正如人類需要私密空間一樣,有時人類也需要自由開闊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心理學家曾提出社會向心與社會離心的空間概念,園林綠地也可分綠地向心空間和綠地離心空間。公共空間是傾向于使人相對聚集,促進人與人相互交往的設計思路。 結論 景觀設計師應了解與園林景觀設計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在色彩情感設計中,要針對不同景區(qū)、不同功能以及不同觀眾,有不同的體現形式。同時,還要認識流行、習慣傳統、厭倦等對設計的影響,使設計時刻滿足于人類心理發(fā)展需求。 營造出功能合理,舒適美觀的景觀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