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公司所說的“假山”,是相對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山石材料,僅僅是在人工砌疊時,以水泥作膠結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礎而已;另外一種是水泥混合砂漿、鋼絲網或GRC(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稱“塑石”、“塑山”。在現代園林中興起。塑石的優(yōu)點是造型隨意、多變,體量可大可小,色彩可多變,重量輕,節(jié)省石材,節(jié)省開支具有現代氣息的塑石作品。 景觀設計公司利用假山大型 建筑物特性對園林空間進行分隔和劃分,將空間分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富于變化的各種空間形態(tài)。景觀設計公司通過假山的穿插、分隔、夾擁、圍合、聚匯,在假山區(qū)可以創(chuàng)造出山路的流動空間、山坳的閉合空間、山洞的拱穹空間、峽谷的縱深空間等各具特色的空間形式。假山還能夠將游人的視線或視點引到高處或低處,創(chuàng)造仰視和俯視空間景象。 園林假山能夠提供的環(huán)境類型比平坦 地形要多得多。在塑石假山區(qū),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光照條件、不同土質、不同通風條件的情況隨處可尋,這就給不同生態(tài)習性的多種 植物都提供了眾多的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提高假山區(qū)的生態(tài)質量和植物景觀質量。
w20130904151702_1201.jpg (231.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15 14:49 上傳
以天然山石材料制作假山時,常用的石材有以下幾種: 湖石石灰?guī)r。色以青黑、白、灰為主,產于江、浙一帶山麓水旁。質地細膩,易為水和二氧化碳溶蝕,表面產生很多皺紋渦洞,宛若天然抽象圖案一般。 黃石:細砂巖。色灰、白、淺黃不一,產于江蘇常州一帶。材質較硬,因風化沖刷造成崩落,沿節(jié)理面分解后形成了許多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石面輪廓分明,鋒芒畢露。 英石:石灰?guī)r。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夾有白色方解石條紋,產于廣東英德一帶。因山水溶融風化,表面渦洞互套、褶皺繁密。 斧劈石:沉積巖。有淺灰、深灰、黑、土黃等色。產于江蘇常州一帶。具豎線條的絲狀、條狀、片狀紋理,又稱劍石,外型挺拔有力,但易風化剝落。 石筍石:竹葉狀灰?guī)r。色淡灰綠、土紅,帶有眼窠狀凹陷,產于浙、贛常山、玉山一帶。形狀越長越好看,往往三面已風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跡。 千層石沉積巖。鐵灰色中帶有層層淺灰色,變化自然多姿,產于江、浙、皖一帶。沉積巖中有多種類型、色彩。 “有真為假,做假成真”是假山藝術最根本原則,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創(chuàng)作的藝術源泉和依據。人為的假山又必須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跡,令人真假難辨。解決這個缺點,可用少量天然石材與塑石配合進行造型設計,用植物進行修飾,真中含假,假中有真,既節(jié)省石材,又減少了人工痕跡,不失為一種良策。與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一脈相承的假山,貴在似真非真,雖假猶真,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