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美的景點營造 對于野花野草的技術應用,可以從自然的角度進行思考。野草,因為它靠雨水生長,不用澆水,可以節(jié)約園林成本。管理者根據(jù)野草的生長習性,不再大規(guī)模刈割,而是以修剪為主,讓自生自滅的野草變得更美更漂亮。野草,富有頑強生命力的小草,應因勢利導,用其增添 公園的自然美,追求幾何之美、園藝之美,或古典式小 橋流水之詩情畫意。所呈現(xiàn)的野草之美,就是在相當程度上被忽視遺忘而又不應被忽視遺忘的一種自然之美。公共綠地中密密麻麻的野草,它們相互攀附著,擠壓著,瘋狂在向上生長,自由自在地隨風搖擺,一股原始的野味濃濃撲來,使人感到一種未經(jīng)過人工過濾的純凈的大自然的真切氣息。
20160711150934_4474.jpg (134.9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2-28 16:44 上傳
2、與植被施工的整體融合 在 景觀園林施工的技術關鍵點上,最主要的就是要實現(xiàn)對植被的施工技術掌握,既要體現(xiàn)出植被與城市景觀的和諧美觀度,又要體現(xiàn)出植被與各種生活空間、休閑空間的融合性,還要考慮植被的整體生存率,提高整個景觀施工的有效率。因此,要注意施工中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將各種層次感和空間感通過巧妙的施工技術體現(xiàn)出來,不同植被形成不同的組合,采取閉合、開放、半閉合空間的和諧功能分區(qū),將植被的色彩、高矮、形狀、季節(jié)性表現(xiàn)等融入進來,結合山水、風景等的營造,將各種植被進行交叉設計,高有參天松、柏、楊 樹,低有喬、 灌木,叢中散落一簇簇花朵,營造出層次的效果,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感覺處于城市的公園之中,時刻感受到園林景觀中的休閑氣氛,發(fā)揮出植被營造的效果。 3、傳統(tǒng)山水藝術的構造技術 在小區(qū)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藝術,營造與小區(qū)景觀相適應的山水空間藝術,將整體 地形與休閑因素相結合,將小區(qū)景觀設計中的步行、健身等融入進來,既有休閑空間的巧妙體現(xiàn),又能將山水元素運用在其中,通過不同地形的分割和組合,形成不同功能的劃分和統(tǒng)一,比如鍛煉的場地要平坦,減少壓抑情緒,而一些崎嶇、陡峭的地形又是那些喜歡刺激的人們的最愛,所以這樣可以將人群自然劃分,彼此間探討鍛煉新得,增進園林所處區(qū)域里的人們相互增進交流。并在假山構造、水元素使用等技術上,并融入歷史文化、空間藝術運用到小區(qū)景觀設計中,將具有更大的藝術感染力,形成傳統(tǒng)山水景觀設計在小區(qū)景觀設計中的藝術處理模式,形成兩者的有效融合。 4、空間處理方式的運用 中國傳統(tǒng)園林空間的處理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空間融合、空間劃分和空間對比等幾方面。空間對比處理的杰作如留園,它的入口在 建筑底層和巷道中穿行,不僅很曲折狹長,又十分封閉,極大地壓縮了人的視野。走出廊道之后,突然看見開闊和自然的園林,構成強烈的對比,讓人先抑后揚,豁然開朗。在現(xiàn)代小區(qū)景觀設計中可以在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上加以借鑒,通過景觀構筑物、綠化和硬質(zhì) 小品,極力營造出上述兩種空間的對比和結合,創(chuàng)造出"欲揚先抑"的韻味。在宅前屋后則要考慮通風、采光等建筑要求,以疏朗自然的綠化造景為主。無錫寄暢園則在空間劃分和融合方面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分析它的立面片斷,粉墻為實,長廊、 亭榭以及月洞門、花窗、孔洞為虛,虛實結合,又相互對應,很有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