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二學子,這是第三個設計—全日制幼兒園設計,剛剛評完了
2草,老師對方案進行了大改,雖然自己感覺不是很爽,畢竟自己也辛苦做了幾周,不過回想一下,覺得老師的修改也確實更合適,但是我的心中還是充滿疑問與迷惘,不僅僅在于這次設計本身。首先,
建筑設計的學習方法問題。一、我們班有幾個人的設計在
2草階段的圖紙表達及深度相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更加深入,我不知道他們具體是怎么學習的,同樣的時間,為什么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設計?更有藝術細胞?其實我花在設計的時間也不少,也經(jīng)常往圖書館跑,觀看網(wǎng)上的優(yōu)秀作業(yè),但是最終做出的建筑設計成果卻相去甚遠。同樣是大二
學生,不知道為什么他們能夠想到的更加深入,在圖紙表達上也更加全面,而自己的設計卻相對來說更膚淺。他們自己也說,自己也不是一直學,也經(jīng)常玩游戲,如果要說方法的話就是多與同學交流??墒俏乙步?jīng)常與同學交流、討論,可是似乎卻沒什么效果。那么建筑到底應該怎么學?怎么想?怎么去設計? 二、就我們目前的知識程度而言,自己去憑空想象一個設計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必須要去參考各種大師作品??墒?,我覺得大師是一個很
商業(yè)化的東西,是各種商業(yè)化的產(chǎn)物,他們的建筑雖然做的很好,可是不一定就能引起我們的共鳴。那么我們又能從大師作品中學習到什么?僅僅是開窗?外形?亦或是其他?怎么去領會大師作品?然后是設計表達的問題。很多同學的設計其實做的并不怎么樣,可是依靠強大的手繪或者電腦技術,他們卻能將圖紙畫的很炫,在評圖時,很多時候我們就去關注其表現(xiàn)去了,而不是其建筑設計本身,他們自然能得到高分。而那些即使設計有亮點卻苦于表達不好的同學就只能得到一個中等的分數(shù),然后默默的將學習重心轉移,去學表現(xiàn)技法,從而忽視了設計。那么設計與表達哪個更重要呢?雖然我也知道在以后實際項目中,甲方更偏向于外形的表達,可是我認為我們在校學生應該更多的關注設計本身,應該更加關注怎么設計才能使得空間更豐富,流線更明確,更能從人的空間感受出發(fā)。。。。剛評完二草,情緒有些小波動,有點語無倫次,見諒哈
~~~希望過來人能夠幫解決一下我自己以及(我相信)很多在校學生當前的困惑,進行一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