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也天南地北的考察了不少,也看了不少書。其中過目過的在當時也有很多不錯的已經(jīng)建成了的項目。比如“佛山天地”“重慶天地”“故宮”“江南水院”“中國院子”“上海里弄”“福建土樓”“萬科第五園”“青城山別蘇”等等。這些項目各有不同,各自由因為各自的地域及項目要求,呈現(xiàn)著不同類型的審美和傾向。當時覺得設計的最好的是“萬科第五園”。但是幾年下來后,現(xiàn)在反而不這么覺得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27B.tmp.png
不過在當時,心中的確是希望可以做出“萬科第五園”那種比較純粹一點的建筑。三四年下來,洛帶完全呈現(xiàn)出另外的這種景象,這也是萬萬沒想到的。
由傳統(tǒng)空間到現(xiàn)代空間:
當時沒有做過中式的我們,第一個要解決的任務當然是去看看什么樣的東西才叫做傳統(tǒng)。通過考察及看書,我們總結了一些和洛帶項目比較契合的一些東西:
傳統(tǒng)空間:土樓、前店后宅、寬街窄巷、場、院街。
傳統(tǒng)形式:屋頂法式、檐口處理、門窗、氣窗。
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中,尤其是關于空間的形式是西方及現(xiàn)代的空間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在設計之初,我們就決定要將“院街”、“前店后宅”、“寬街窄巷”保留在我們的項目之中。但是他們最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形式,卻和傳統(tǒng)的形式有所區(qū)別。
甲方的要求在這個時候變得明確。他們要的是“院街”。是那種多少年前“住在街上的感覺”。這個要求給整個項目的設計思路撲了大調(diào)子。這個觀點也同時區(qū)別了它與其他現(xiàn)有項目的質(zhì)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CB.tmp.png
在設計的過程之中“場”的概念變得弱化,它唄拆解開,分散的打散到了項目的其他部分?!扒暗旰笳焙汀霸航帧苯Y合變成了“前店后院”,前面是店鋪,后面是
住宅。傳統(tǒng)的“火巷子”則完全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只是成為了懷舊的展示品??臻g的元素決定好了,就看總圖上怎么組合以符合商業(yè)的流線了。
建筑單體與單體之間的組合方式則略微有點錯動。這樣除了可以打破傳統(tǒng)“場”的概念,同時還可以帶來“自然生長”的質(zhì)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DB.tmp.png
但是這樣結合傳統(tǒng)的商業(yè)空間
模型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新的商業(yè)模型。它不同于之前的商業(yè)模式。是一個完全新的商業(yè)模式——體驗式商業(yè):
第一代商業(yè)模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EC.tmp.png
社區(qū)服務型
第二代商業(yè)模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ED.tmp.png
倉庫型
第三代商業(yè)模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FD.tmp.png
公共場所型
第四代商業(yè)模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FE.tmp.png
開放街區(qū)型
在上述的商業(yè)模式之中,只有第四代商業(yè)模式是和這種“體驗式”商業(yè)相對接近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6FF.tmp.png
它們同樣是以人流自身的行走路徑產(chǎn)生的空間分隔。但是和第四代商業(yè)模式光滑的公共界限不同?!绑w驗式商業(yè)”的公共邊界是粗糙的,而且粗糙的邊界上還有收集人流的“院”。如果將人流看作水流。第四代商業(yè)模式的人流是“來的快去得也快”。而“體驗式商業(yè)”的人流流動也快,但是卻會有人流流向“院”之中駐留在那里。并且因為“體驗式商業(yè)”街道的空間模型的原型是傳統(tǒng)的空間,公眾對這樣的空間是有著懷舊場所精神,所以也不會覺得無聊。
而且因為這里是“前店后院”,所以這個項目在夜晚是有人可以住下的。這樣的設計同時還兼顧了第一代商業(yè)“自給自足”的特點。這樣的方式和“麗江”都有所區(qū)別,和“黃龍溪”“周莊”更外接近。從而避免了現(xiàn)今大部分中式項目到了夜晚就成了鬼城的弊端。
但是,這樣的商業(yè)空間因為將空間打碎,而讓整個項目失去了整體感。所以它在城市規(guī)劃級別上是沒有辦法形成如同第三代商業(yè)的公共空間,也無法像第二代商業(yè)靠粗暴的“規(guī)?!眮砦藛T。所以在城市形象或者城市標志化的方面,這種商業(yè)模式是有缺失的。
而這個任務則落到了建筑外形及場所節(jié)點打造上了。
形式與初衷的矛盾:
雖然在空間組合上,“體驗式商業(yè)”符合現(xiàn)今大眾越來越細膩的審美傾向。但是“院街”在城市級別卻有著缺失,并且“院街”的要求卻對建筑的外立面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原本所期望的,如同“萬科第五園”的簡潔里面明顯的不合適現(xiàn)在的商業(yè)模式。因為建筑本事因為“院”的出入口打斷得比較碎。過于統(tǒng)一的外形對街道的體驗并算好事——全國上下眾多的城市立面改造項目大部分都陷入了這樣的弊端。當然統(tǒng)一街道的質(zhì)感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好像站得住腳,但是這樣的決定更多是取決于設計量的簡化、材料供應的方便等其他方面的理由。
但是同樣類似的項目——“寬窄巷子”則非常的成功。為此,我們查閱了“寬窄巷子”當初的設計圖與施工圖,卻發(fā)現(xiàn)了讓人意外的事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10.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11.tmp.png
寬窄巷子設計圖 寬窄巷子實景圖
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寬窄巷子原本的設計是非常簡單的。當然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它的地段。但是它和錦里所具有的不同則源自各個商家對自己店面的改造。而且寬窄巷子里單說建筑風格就有著很大的不同。里面有歐式風格也有民國風格。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22.tmp.png
相比于全國各地“純粹”的木構古建而言。寬窄巷子的文化明顯地更多元、更具有吸引力。通過后來深入的調(diào)研,我們找到了答案而且推翻了之前希望制作“純粹”派建筑的立足點。
中國人性格中的立體派:
目前的中國并非自古就是現(xiàn)在的邊界。在經(jīng)歷了近代發(fā)展、入侵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分裂、統(tǒng)一、改革開放之后的現(xiàn)在才成為現(xiàn)在這樣56個民族的集體。而在此之前的中國僅僅只能只漢族所處的中原等地。當然,作為現(xiàn)在的建筑不應當僅僅是仿造古老法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23.tmp.png
但是現(xiàn)在中國土地上大量出現(xiàn)的歐式建筑同樣反應著中國人意識形態(tài)中的特征。有觀念評價這是“崇洋媚外”。我們這邊只能以另一種角度來評價這種現(xiàn)象。
雅瑟·亨·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書是以一種相對不太理解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待中國人。書中寫到的中國人都具有著魯迅筆下阿Q一樣的自欺欺人。
而辜鴻銘所寫的《春秋大義》卻反復在強調(diào)中國人的“紳士性”,整本書寫下來反而有著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之嫌。
不論怎么看,從歷史的過程到結果,不論中國人本身有著什么樣的劣根性和優(yōu)點。中國人所呈現(xiàn)出來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
對所有事物的包容性。
這點往壞了說可以說中國人崇洋媚外、逆來順受、喜歡窩里斗。但是往好了說就是包容、寬容。
簡單的來說就是:外來的東西只要是好的,那中國人都要;有什么矛盾不好的大家內(nèi)部解決。
這樣的結果就是哪怕外敵入侵也慢慢得會被同化成自己人。而中國人也會吸收外來的東西。
全國上下那么多歐式建筑也是在這樣的包容性之下被中國人接受的。這樣的包容性在洛帶所處的位置被叫做“客家文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24.tmp.png
但是在這個包容性之前就存在一個標準:
必須是好的、吉祥的、富貴的東西才會被中國人接受。五糧液的總裁**告訴我們“誰喜歡畫上幾百萬買一片刷涂料的白墻”。
而且這些東西對中國人還是多多益善的。中國人的審美在這個態(tài)度下,是喜樂的——中國人喜歡吉祥。而同樣東方文明,日本則是悲觀的——日本人追求枯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34.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35.tmp.png
中國年畫 日本浮世繪
所以在萬科第五園中的那種“簡單”、“提煉”對中國人而言并不是太具有吸引力的東西——對中國人而言“少就是沒有”。
而在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里,所謂的透視法則、色彩厚度、形態(tài)準確這種理性的美學法則就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東西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36.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47.tmp.png
《慈禧太后的畫像》
所以中國人天生就有著理解立體派藝術的天賦
立體派源自17世紀。最初由塞尚開始。畫面的構成開始接受散點透視。一直發(fā)展到杜尚的時代,美術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48.tmp.png
在那個時期,東方的東方的兩位
學生從歐洲學習后,也帶來了兩種藝術的方式。一種以歐洲古典美學為基礎更重內(nèi)容的——***;而另一位以立體派為基礎結合東方審美更重形式的——林鳳眠。
而林鳳眠的學生——吳冠中則帶來了當代藝術和中式傳統(tǒng)的結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49.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59.tmp.png
《林鳳眠的畫》 《吳冠中的畫》
所以,到這個時候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和歐洲立體派藝術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而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當代美術又發(fā)展下去以“打破時空”的態(tài)度,組合著意識及形態(tài)上的碰撞。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75A.tmp.png
劉溢——《四個打麻將的女人》。
所以在中國人的包容性和立體派的藝術支撐之下,洛帶的立面設計由初衷的“精煉”的形式轉(zhuǎn)變?yōu)榱恕昂枚嗟膭討B(tài)構成”。
這是一個將建筑碎片化的指導方式。
作為設計師,我們放下了設計師的“架子”和“范兒”,去接受、擁抱中國人“喜樂的意識形態(tài)”。
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元素通過元素分拆在這里被拆分重組。
優(yōu)化了的傳統(tǒng)“院街”空間被賦予了立體、動態(tài)、打破時空的外皮。外部空間也隨著位置的移動產(chǎn)生著動態(tài)的變化。
在地方文化“客家”思想下。放棄過于明確的“主題”,可以讓購買者根據(jù)需要自行決定做“商”還是做“居”。外形根據(jù)客戶需要在修建時進行私人定制。
就是這樣的設計思想呈現(xiàn)了現(xiàn)在洛帶的面貌。
而從目前洛帶的銷售狀況來看,全國各地的人都是接收這樣的一個審美及作品的。即使它并沒有多少我們建筑界內(nèi)某些人強調(diào)的“范兒”。
結論:
所以對于何為現(xiàn)代的中式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實驗后得出:只有符合中國人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的建筑才能被稱為現(xiàn)代的中式建筑。
而對于洛帶博客小鎮(zhèn)之前進行了研究、探索的“萬科第五園”、“寬窄巷子”等先驅(qū)。我們表示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