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等處的裝飾石刻壁畫,內(nèi)容上包括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其情節(jié)連貫、構思精巧、主題層次分明,通過能工巧匠的雙手,以刀為筆,以石為紙,創(chuàng)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精湛的雕刻技法,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至今仍光彩奪目,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中的一枝奇葩。 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從題材上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動物類:(如魚、龍、鳳、鹿、麒麟、仙鶴等)、 字符類:(招財進寶、唯吾知足、福、祿、壽、禧等)、 器物類:(如意、鐘、磬、珊瑚等)、 綜合類或共生類:(如花與蝴蝶、喜鵲與梅花、蝙蝠與壽字、魚和蓮等)。 共生圖形反映出的是人類之間、自然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依存,和諧統(tǒng)一的生命關系,是生命生存的法則和宇宙存在的法則。所謂共生圖形可以理解為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圖形元素,通過巧妙的形式組合,共同出現(xiàn)在一幅畫面當中,借此表達一定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共生圖形從反映的主題內(nèi)容上可分為自然的共生、人與自然的共生、人與社會的共生、人與神的共生、文化間的共生等等,在結構形式上主要采用了共用、對稱、均衡、節(jié)奏、韻律等形式美法則。 魚在中國被視為富貴有余、吉祥如意的象征。魚紋是一種常見的中國傳統(tǒng)圖像,在眾多魚紋中,“三魚同首”的圖像因其獨特的設計意匠和造型被后世廣泛采用。根據(jù)文獻和圖像資料的記載,在漢畫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成熟的“三魚同首”圖像出現(xiàn)。魚紋出現(xiàn)的原因,歷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從物質(zhì)生活的角度,認為魚是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與人的生存建立有密切的關聯(lián); 二從生殖崇拜的角度,認為魚因其產(chǎn)子多,而成為先民企望多多生育的象征。 而關于“三”的數(shù)字寓意則由來已久,道家的鼻祖——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用“三生萬物”表達出“三”寓“多”“繁榮”的含義,因此用具像的“三魚”代表“多魚”“所有魚”的意義?!?/font>三”是生命衍生的重要一環(huán),象征著生命的“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吉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