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捷克,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她的玻璃制造工藝舉世無雙。然而在西方社會,水晶和玻璃藝術往往與一個人的名字形影相隨:
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歐洲最偉大的設計師之一。他憑借著深厚的藝術底蘊和豐富的感性創(chuàng)意開啟了歐洲“新巴洛克主義”設計風尚的先河。在人類藝術史上,當追求嚴謹、向往天堂般圣潔、單純與美好的文藝復興走過她最輝煌的歲月后,人們開始關注更自由、更奔放、更華麗的生活,音樂、繪畫、
雕塑因此都進入了著名的巴洛克時代。歷史的循環(huán)可以使歲月變得如此相似: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主導了世界設計領域數(shù)十年之久的功能主義已經深入人類的日常生活理念,人們似乎習慣了嚴格并單一強調實用功能的器具。這時,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的設計,以其瑰麗無比的超凡想象力和自由、感性的浪漫風格令整個歐美世界轟動驚嘆。無論是那些枝蔓纏繞式的玻璃吊燈,還是蓓蕾般嬌艷的花瓶飾物,甚至精巧玲瓏的各式水晶鞋,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的作品在造型、色彩上自由地體現(xiàn)著創(chuàng)作者灑脫不羈的情感世界,仿佛在娓娓表述著一種獨特的感性氣質:唯美的、柔麗的、靈動的、奔放的……他設計的細瓷餐具和蠟燭臺,已經不再只有裝載食物和蠟燭的功能,設計師通過各種細節(jié)上的處理和自身對生活方式的理解,賦予它們全新的圖案和造型。于是,餐具除了進食功能外,也成了讓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斑@代表的是一種生活?!痹诓├卓恕の髋煽耍˙orek Sipek)看來,設計和藝術一樣,原本是為生活服務的,是人類一種生活方式的文化性體現(xiàn)。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即使不在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內,他的生活也會在毫發(fā)之處流露出藝術氣息。他把這種感性、自由、灑脫的設計風格命名為“新巴洛克主義”。就像當年巴洛克主義取代文藝復興風尚一樣,新巴洛克主義的設計迅速風靡歐美,令實用功能主義黯然失色。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也因此被譽為“
新巴洛克之父”。
在成為水晶玻璃藝術大師之前,博雷克·西派克(Borek Sipek)
曾經是一位優(yōu)秀的建筑師。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對建筑物內陳設的水晶吊燈、玻璃制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開始了一個全新領域的藝術探索。他不僅設計建筑、
家具、燈飾、餐具和各類美輪美奐的生活風尚用品,更大膽嘗試用玻璃、水晶、青銅、大理石、陶瓷等不同材料表述他對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