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加入SketchUp吧!

x
根據(jù)現(xiàn)在車速提高的特點,采用200m~300m作為一個 景觀單元。林蔭道的行道樹可采用法桐或香樟,遠近結(jié)合,運用道路兩邊列植的方法,以8~12棵為一個單元斷開一個線性序列,穿插規(guī)則式綠籬。這種設置手法是讓視覺空間通透,產(chǎn)生一定的縱深感。配置實行一次到位,多次分步實施,遠期和近期相結(jié)合,考慮經(jīng)濟性和生態(tài)美原則。構(gòu)造以喬木為主形成的綠廊,充分發(fā)揮 植物造景功能,合理安排常綠、落葉及色葉樹的搭配及比例,形成多層次、多色彩的立體綠化格局。 2、通過行道樹綠帶線性種植設計來表現(xiàn) 行道樹綠帶是指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種植行道樹的綠帶。目前行道樹的配植已逐漸向喬、灌、草復層混交發(fā)展,大大提高環(huán)境效益。但應注意的是,在較窄的沒有車行道分隔綠帶的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不宜配植較高密度的常綠 灌木或小喬木,一旦高空樹冠遮蔽, 汽車尾氣擴散不掉,會導致道路空間廢氣污染嚴重。在行道路樹與 圍墻之間,采用有規(guī)律的線性種植,根據(jù)司機及行人的視覺方向,以道路、灌木、喬木、路燈組合構(gòu)成規(guī)則式塊狀配置,運用一定角度的斜線、斜線構(gòu)成的立體銳角、銳角構(gòu)成的尖銳的面,使過往行人視覺上有一定的縱深感。
20160512134334_5071.jpg (59.2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1-21 15:44 上傳
3、通過人行道綠帶綠籬景觀設計未表現(xiàn) 人行道綠帶指車行道邊緣至 建筑紅線之間的綠化帶,由于綠帶寬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異,基礎(chǔ)綠帶常用地綿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直立的檜柏、珊瑚樹或女貞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如綠帶寬些,則以此綠色屏障作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緣常用綠籬分隔,以防行人踐踏破壞。因此,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考慮規(guī)模流線型綠籬、模紋、修剪成長方體的喬木、 廣場交替出現(xiàn)。模紋以"S"形為基礎(chǔ)作為規(guī)律的變化,給人以韻律感。在設計中廣場尺度應適宜,根據(jù)人們步行500~800m需要駐足休息的原理,設計小型休憩廣場。多層次的立體綠化形成了一道道綠色的天然屏障,綠化植物錯落有致,體現(xiàn)了整體的韻律美,讓人們感到自然的美,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 4、通過中央隔離帶景觀設計來表現(xiàn) 中央隔離帶作為綠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車速的提高,其設計應簡潔,減少繁復的形態(tài)變化,避免造成駕駛員的視覺疲勞。主要采用綠籬及花灌木組合的方式,密植成一定高度,有效地遮擋眩光。綠帶的寬度基本不一致,窄者僅1m,寬可10m多,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僅種低矮的灌木及草皮。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guī)則式,也可自然式。最簡單的規(guī)則式配植為等距離的一層喬木,也可在喬木下配植耐陰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植則極為豐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地姿、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的樹叢、樹冠飽滿或色彩艷麗的孤立樹、花地、巖石 小品等各種植物景觀,以達到四季有景,富于變化的城市道路園林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