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居住公寓環(huán)境既看作他們的物質(zhì)家園、又看作他們的精神家園。因而,在 規(guī)劃時要更加注意不同年齡段老人的 活動需求,而無障礙設計也被看作衡量老年公寓環(huán)境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標準。為此,當代 景觀設計公司總結了以下幾方面進行老人居住環(huán)境戶外景觀空間的無障礙設計。 1、從老人戶外運動方面進行無障礙設計。 公寓步行空間與道路系統(tǒng)結為一體,既是 交通空間也是老人散步消遣的場所,因此設計時既要考慮交通的便捷與安全,又要考慮散步時的趣味性與觀賞性。正常健康老人的步行疲勞極限為十分鐘,步行距離大約為四百五十米,因此,在道路系統(tǒng)的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老人的這一活動特征,活動區(qū)域應設計在步行疲勞極限的半徑之內(nèi)。實行人、車分離的交通系統(tǒng),以保證老人出行的安全便利性。小路應該是蜿蜒或富有變化的,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增加老人行走時的趣味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風力的干擾,同時應保證平面無障礙,盡量以淺坡地坪代替階梯式地面高差。 2、從老人的視覺方面進行無障礙設計。 在人行道、臺階、殘疾人 坡道等主要通道處,鋪地材料除了有色彩、材質(zhì)、圖案上的變化之外,還應設置為弱勢者引路所用的觸感類材料,在道路轉折與終點處,運用 植物、色彩或 雕塑小品等來強調(diào)所在空間的標志性及方向性,以防老人迷路,在相似的空間節(jié)點上,運用不同的植物、景觀小品等,創(chuàng)造不同的空間氛圍,以便于老人識別。在造景時應重視老人特殊心理需求,其視點偏低,視覺敏銳度、色彩辨別能力以及光適應能力下降,不能因為 樹種的選擇、疏密、搭配影響到觀賞。視野上要有通透性,綠化不應該成為視覺的障礙,需用細部設計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功能,豐富空間變化,豐富老人的視線,保證老人視野范圍內(nèi)活動的安全性。
20160614111319_7426.jpg (94.13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5 16:21 上傳
3、從老人的聽覺方面進行無障礙設計。 老人聽力下降、聽覺清晰度減退,對空間質(zhì)量要求就特別高,既要保證可以大聲地交流,又要保證相對的安靜,清晰的聽覺。要特別注意兼顧"動""靜"兩大功能,實行"動""靜"分離,既要有供老人看書、垂釣、聊天、打牌、下棋的林蔭 廣場等"靜"的部分,又要有供老人健身、跳舞、唱戲、球場的集散廣場等"動"的部分,用過渡空間分隔兩者,提高公寓外的綠化面積,種植適量的喬木、 灌木、草本類,發(fā)揮綠化的隔音、吸音效果,能有效防止公寓環(huán)境內(nèi)外噪音干擾。 4、從老人的交流交往方面進行無障礙設計。 為了滿足老人回歸自然的渴望,緩解老人的抑郁感和孤獨感,著重營造與自然山水園林互動的交往空間,重視交往空間的營造及配套設施的配置,做到交流交往方面的無障礙,應營造合理的社交空間與自然交流的空間。要體現(xiàn)"人看人"(渴望交流)的愿望,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圍合空間、休憩空間,以便于相聚、聊天、娛樂、健身等活動。選址要以令人感到安全的戶外空間為宜。 5、從老人的精神方面進行廣義無障礙設計。 私密性、安全感、歸宿感的庭院式綠化環(huán)境,是老人日?;顒永米罡邎鏊?。老人喜歡福壽綿綿、長長久久的精神需求。林蔭道組團綠 地形成長軸景觀、組團花境結合庭院綠化,形成綠化景觀網(wǎng),營造老人幸福生活的真實畫面。戶外空間組團綠地可采用利于造景的樹種來營造主題景觀意境。臨 街組團綠地可以生態(tài)種植群,在規(guī)劃上起到屏障作用,減少街道對 住宅的影響,也是老人安全性的保障。老人退休后難免會心理上感到孤獨,渴望一份歡樂、熱鬧的環(huán)境,可以通過一些主題景觀小品及植物增添生機,如配置多果的樹種,常會招來一些鳥類,營造一片歡樂的景象。以季節(jié)的變化搭配植物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如春季的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勁,創(chuàng)造一種戶外景觀意境藝術美,給老年人在戶外休憩時帶來積極美好的精神層面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