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區(qū)道路的處理。 不同寬度、形狀的步道臺階有助于調整行人的步伐節(jié)奏,在散步時放松心情、減少生活、工作中的疲勞感。道路兩側地勢的高低起伏可以讓雨水匯聚成地表流徑,既能滿足雨季小區(qū)的排水需求,又可使道路在布局上體現出明顯的方向性和流動性。路面可以使用不同材質的面層材料,實現不同的路面功能和效果。如用環(huán)氧 樹脂或瀝青在兒童 活動區(qū)鋪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幼兒因嬉鬧摔倒造成的傷害;如用卵石拼成各種形狀和圖案來鋪地,既能豐富園林 景觀的顏色和造型,又可以給廣大居民提供一個腳底按摩放松的地方。
20160816140608_9017.jpg (73.99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5 16:50 上傳
小區(qū)內設備井和設備房等基礎設施通常會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不良感受,在色彩和造型方面都會與周邊景觀顯得不協調。在園林微 地形由處理這些設施設備時經常采取如下措施:利用綠色 灌木叢隔離帶或藤蔓 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等對擋土墻或設備面板等遮蓋處理,既豐富了綠化植物的種類和形式,又增加了綠化面積和綠化空間,消除不良視覺建筑給景觀帶來的不協調感。 由于光線和通風原因,樓梯背部和架空層的空間會比較潮濕陰暗,與周邊光鮮亮麗的 裝飾不太協調。經過適當的微地形處理后,樓梯背部、架空層可以打造成多用途空間和具備一定視覺特色的景觀。樓梯下部種植耐陰植物、配置相應的園林設施,可以形成既美化環(huán)境、實用性又強的園林景觀。 4.水體、臺階的應用。 水體往往是利用溪流或地下水布置成噴泉、凈水池,水道等形式,給園區(qū)帶來感官上的律動和光影上的變化,增加幾分活潑與生動。多種形式的擋土墻、臺地、 雕塑,在緩和地形地貌的突兀變化時效果很好,臺階是其中的主要形式,起到行人 交通和連接平帶的作用。
|